Nuclear Medicine 药物与显像技术
放射性药物
体外放射分析用试剂盒不属于放射性药物,而应归类为试剂
基本特性
- 放射性
- 体内效应取决于被标记物特性
- 脱标与辐射自分解
- radiotion self-decomposition 某些被标记物对射线作用敏感,射线作用下可发生化学结构变化或生物活性消失,导致放射性药物体内生物学行为改变
- 计量单位:放射性活度,而非化学量(物质的量)
- 标记,一次370MBq(10mCi),化学量仅e-10~e-9mol
- 有效使用期
诊断用放射性药物
- 衰变方式:
- :同质异能衰变,γ
- :电子俘获衰变,发射特征X线或γ
- :
- 带电荷射线电离能力强,容易对组织造成损伤,穿透能力弱
- 光子能量:
- SPECT 100-250keV,能量过高会穿透晶体;不在此范围可加用适当准直器
- 有效半衰期:检查过程用时1.5倍左右最合理
- 靶/非靶比值(T/NT)
治疗用放射性药物
- 衰变方式
- β-衰变和α衰变,电离密度大
- 俄歇电子射程仅纳米水平
- 射线能量:一般认为β-最大能量在1MeV以上比较理想
- 有效半衰期:数小时至数天
- T/NT
- 放射性药物选择靶向作用 在骨转移肿瘤中摄取比正常骨组织大36x
- 作用有一定范围
放射性核素来源
- 核反应堆
- 回旋加速器:
- 发射β+或γ射线
- 一些正电子核素半衰期短
- 比活度高
- 用途广
-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: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母体核素中分离出较短半衰期的子体
- 发生器:色谱柱型
- 钼-锝发生器
放射性药物制备及质量控制
- 同位素交换法:AX+BX* => AX* + BX,所用于I、P、S
- 化学合成法:11C和131I标记多肽、蛋白质等大分子
- 11C:逐步合成
- 131I:取代法,离子I氧化为单质I,与蛋白质或多肽中酪氨酸、组氨酸或色氨酸残基上苯环/咪唑环反应,取代H
- 生物合成法:单克隆抗体
- 金属络合法
质量控制
- 物理鉴定
- 性状:大多数无色澄清。可有颜色、颗粒(Tc聚合物)
- 放射性核素纯度:放射性核素活度/总活度(含有放射性杂质)
- 放射性活度:Bq,一般标示值±10%,治疗用±5%
- 放射性浓度:1ml标记产物,Bq/ml
- 化学
- pH:3-9均可,但理想7.4
- 标记率:标记物放射性/总投入放射性
- 放射性纸层析、薄层层析、高效液相色谱
- 稳定性:体外(PBS或人血清),薄层色谱等放射性纯度模拟标记物体内稳定性
- 放射化学纯度:以特定形式存在的放射性活度/总活度,一般不低于90-95%
- 放射性比活度:单位质量的某种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,Bq/g、Bq/mol、Bq/mmol
- 化学纯度:与放射性无关
使用
不良反应
- 变态反应
- 热原反应
- 药物毒性反应
核素示踪与显像技术
方法学原理
- 特异性结合
- 合成代谢:131I、18F
- 细胞吞噬:99mTc-硫胶体静脉注入体内,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,分布于肝(中等颗粒大小)、脾(500-1000nm)、骨髓(<20nm)
- 循环通路:静脉弹丸注射,腔静脉-右心房-右心室-肺血管床-左心房-左心室-升主动脉-主动脉弓-降主动脉
- 大于红细胞直径10um的99mTc-MAA随血液循环流经肺毛细血管前动脉和毛细血管床用于观察肺血流
- 选择性浓聚:99mTc-PYP可渗入结合急性心梗坏死心肌组织而不被正常细胞摄取
- 选择性排泄
- 肾小管分泌99mTc-EC
- 肾小管滤过99mTc-DTPA
- 肝多角细胞分泌到毛细胆管并排泄到肠道99mTc-HIDA
- 通透弥散
- 133Xe流经肺组织从血液弥散到肺泡内:肺灌注+通气
- 无电荷脂溶性小分子99mTc-HMPAO透过正常血脑屏障并长期留滞脑组织,评估灌注
- 离子交换与化学吸附
- 85Sr、18F是Ca2+和OH-类似物,可与羟基磷灰石的Ca2+和OH-离子交换
- 99mTc膦酸盐类化合物如99mTC-MDP主要吸附于骨无机物中,少量与有机物结合
显像类型
- 静态
- 动态
- 骨三相:静脉注射骨骼显像剂动态显像获得局部骨灌注和病变部位血池影像-延迟3h骨盐代谢显像
其他
- 局部
- 全身
- 平面
- 断层
获取时间
- 早期显像:<2h,脏器血流灌注、血管床和早期功能状况
- 延迟显像:>2h,或常规显像时间之后延迟数小时至数十小时
- 99mTc-MIBI可同时被正常甲状腺和亢进甲状腺摄取,但清除速率不同。2-3h延迟显像可见甲状腺减淡
亲和力
- 阳性显像
- 阴性显像:病变不摄取
负荷
- 静息显像
- 负荷显像:心脏、脑血流